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七言一首

望斷天涯路一條,府視跟前影一雙。
茫茫路遠安得歸?瀟瀟步灑任縱橫!

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DIY我的HiFi Speaker

Speaker DIY 一向是比較困難,牽涉到精確的製造工藝,還有大型工具的使用。不過近年INTERNET上見証不少DIYers很認真的將DIY speaker 推向很專業的完成度,實在不得不敬佩!

為什麽要DIY speaker?在我來說又是$$$ 問題。一些有少少好評的HiFi喇叭動不動都要過萬元,更未必是自已喜歡的味道。DIY speaker的風險其實相當高,如失敗幾注定會total lost。但其實即使買商業品牌喇叭,一樣有風險,你一天不把它搬回家聽,亦永遠不知它在你家的發揮如何。

既往DIY路走,一於DIY精神到底!在决定DIY speaker前,在網上找了很多資料,多參巧別人成品的評價,不過亦不能盡信。大約盤算了大半年時間,决定了造一對座地的全音喇叭,全音喇叭不搞分音器,對我等業餘DIYer比較易撑握,成功率會高很多。

决定用的單元是MarkAudio 的 aplair 10, 一對5吋半有87db全音單元。我的聆聽空間約100呎,根據官方網站資料說已相當的足夠了。

音箱採用 alpair 10.1 的原廠設計,但我作了少許修改,上下箱板增加了18mm厚,使喇叭比原設計高了,因切合我聆聽坐位的高度。其實原廠設計高度矮了點,作為座地箱應再高一點好。但更大的冒險是我選用了天然雲石做側板!造的時係沒法預知聲音變成點。(其實我看過日本有網站用了人造石去造了對喇叭箱,還賣成20萬日元!)無理由日本人得香港人吾得的道理,所以死就死啦!


雲石在砵蘭街自己揀花定造,木板用18mm多層夾板,在弼街木行買塊4呎x8呎版叫舖頭伙計用電鋸開成8吋寬木板條,喇叭開孔是自己在家用線鋸。剩下只是用釘膠貼合箱體...




箱內是全貼上隔音棉,另外買咗個人造纤維枕頭,剪開每邊塞半個入去,低音反射口封上海綿。再貼上木皮裝飾,完成。


完成後每隻喇叭重近90磅!!!死未?一個人幾乎抬吾起。

官方網說這喇叭要300小時run-in,寫這個DIY post時這對喇叭已服役接近半年,我部EL84推挽後級機只有約6W output, 推這對喇叭...哇!低頻勁度收放自如!以前聽開個對8吋JBL三路簡直拍馬都追吾上。

現在這喇叭已是我每日必須品,音色如何?我只能說無悔造了這樣一對獨一無二的雲石喇叭。 cheer !

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為CDP新造一個機箱

用15mm厚亞加力造底和两邊,背板和頂板同10mm,CD pickup 用20mm厚實木板承托。
新殼內貼上铜泊做shielding and chassis ground. 加焊錫保証铜泊全接通。
記住chassis ground 係吾同signal ground !!! 千萬別搞亂!!!


保留panel,因改殼只想改善承托和震動。


機背圖


解構
有一點要注意,輸入和輸出電容包了銅泊,铜泊不可接地,否則CD機不能正常工作!未知玄機。


機底用好友gaston送的高壓陶瓷釘脚


又可上機聽音樂了!等run in後再詳評音色走向吧。

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

打造一部HiFi級的CDP

如何用低成本打造一部有HiFi級數的CD Player?
經過這两年的DIY實踐和驗証,用低成本去打造自我的HiFi級數系統完全是有可能的。從喇叭、前級、後級、DAC以至線材等,網上都有大量資料可參巧。今次要打造的一部CD機,是從舊的一台入門JVC機開始。不錯,就是用低檔次的舊CD機去改整,或者是HiFi燒友流得叫的「摩機」。
先看主角:


畢境是一台低價入門機,這台機原裝的聲音沉悶、單薄,一點生氣都沒有。再看CD轉盤是optima-6 , DAC是JVC自家開發的JCE4501。翻查之下,JVC用這DAC造了一部旗艦CDP XL-Z900, 當年售¥390,000 曰元,既然這DAC亦曾定位為高級機種用,一於要聽聽它真正的聲音如何。


摩機分四個部分:
1) 升級電容。主要是upgrade主供電電容,翻查service manual, 做了以下升級。
C103 , 3300uf /16V --> 升級 ELNA 4700uf/16V
C104 , 2200uf /25V --> 升級 Nichicon 3300uf/25V
C105,C105 220uf/16V --> 升級 Nichicon 470uf/16V
C109,C311 ---> 升級 Oscon 470uf/6.3V (這两個電容非常重要,是供電給DAC的,使用固態電容比較合)
圖巾小紅圈的就是升級後的電容。大紅圈為巳拆零件的analog輸出部分。


被拆下的analog部分零件。


2) 從DAC輸出脚抽出左、右聲道,接上交連電容,另找出最近信號地線(signal grouding), 拆除多餘零件。看圖從 C317 和C318 抽出左、右聲道。

主要IC和火牛已貼上銅泊,交連電容先試用一對4u/400V古董油電容直接DAC輸出到preamp試聽....肯定是比原來好聽!


3) 建造新的膽(tube)輸出
因這DAC輸出都有接近1V,决定造一個膽缓冲(buffer)輸出,好處是輸出低失真電路容易做,且我的preamp增益夠大,調音亦可集中在前級進行。
輸入和輸出交連電容,最後選了10uf/400v的CDE電容。


次級110V牛 和 6.3V 燈絲牛,膽用6h6p蘇聯膽。先搭個臨時棚調試。


初步完成tube buffer output,下一步要造個新殼。

先繼續聽歌!........這個配搭聲音開揚、解釋力、定位樣樣都有,中音人聲很好聽,己經吾係原來那部JVC了!


上機聽歌......




4) 新造外殼,重造電源線,另加上防震釘脚
個原裝JVC殼非常單薄,决定造個新殼。目的要改善避震,改善避震對CD機影響+分巨大的。DIYer 如果吾識改路,單單換個殼去改善避震,都一樣會有好效果!這點可保証。

會用厚亞加力膠做新殼,另CD transport 會用厚木承托,在計劃中.....

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

為何一定要以「普」教「中」?

為了準備大女兒明年升小一的抉擇,這两星期一口氣參觀了9間政府資助的小學,以聽取校方的教學理念,順道了解學校的教學硬件配套。總結行程後,方才驚覺原來現今小學除了傳統地強調英語的培訓外,已實實在在推行以普通話去教中文。大部份小學都已說已準備好在小二全面實行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而小一就着力培訓學生去適應小二的以「普」教「中」課程。這使我大惑不解?

我絕對讚成要學好普通話,撑握多語能力是今天世界競争能力的指標。但我要問,究境以普通話教中文的目的,是要使普通話學得更好?還是以「普」教「中」會使中文學得更好?

可能有人會反問,各英文中小學都以全英語去教其地學科(當然中文除外),這才使學生的英語更好運用和實踐,普遍英語水平都比中文學校高一些。而且這些英語系的學校,其他數理化等成績亦有優良出眾的學生。如果這個反問成立,那又為何還有中文學校的存在呢?是中文學校低一等嗎?要是中文學校真的低一等,恐怕就是要消失了!是嗎?這又回到母語教學好還是英語教學好的争論了...

回到本文正題。如果是要使普通話學得更好而要推行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這我又要反問,為什麼要放棄以「粵」教「中」?是两者有衝突,不能並存嗎?要學好普通話可以有千種方法,要用犧牲自己的母語去成就一種主流語言,這個代價太大了吧。不能用母語去學自身的文字,沒有文字的應用,那母語只留得在口語層面,久而久之只會變成方言了,那我們是在把自我的故有文化邊緣化,這使我越想越心寒!

要是以「普」教「中」會使中文學得更好,請拿出証據來吧!中文本身就不侷限在「普」或「粵」上,两者都是中國文化的不可或缺部份,根本上不應存在着你死我亡的對立面。

現在學校為配合政府的政策,為迎合家長的喜好,着力强調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除了違背教學以人為本的原意,客觀上更是將很多原來是優秀的粵系中文教師排除在教育的行列外,能不叫人悲哀嗎?

聽完9間小學的校長講話,只有一位校長挺身說出教育的一番真心話。他說本校只有一班是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例如本身家庭是普通話語系,或經校方確定適合的學生本身才可入讀。聽完這話我打從心底激動鼓舞,香港仍能有多少這樣對教育有堅持的校長呢?

以前香港的首任特首鋪上任便强調母語教學的優點,且配合政策全力推行,後來客觀上阻力重重,政策上又以一刀切方式去强推,造成反效果漸現,甚麽两文三語,越搞越胡塗。結果這政策就像他本人的仕途一樣,半途而廢了事。母語致教育孰優孰劣,今天還在争論中,但原來我們的教育界在教育的核心價值上從來是左右搖擺的,香港的教育命途注定堪呵!

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

燈光和慳電的反思

自從18世紀初人類科技發明了電燈膽以來,人造燈光已經歷了近二百年歷史。然而進入廿一世紀,人們仍然在尋找一種理想的可完全替代天然日照的燈光。但諷刺的是,其實打從發明了原始的烏絲燈光,它發出的光譜是連續而且平均的,擁有極佳演色性,是最接近自然的理想人造光源。但往後百年的新科技燈光如螢光燈、慳電膽、LED...等等至今都沒法完全取代這最原始的發明,為什麽?是人類科技的幼稚無知?還是大自然正在給人類科技開着個近二百年的大玩笑?

以上這幾個問題的核心都在於「能源」,烏絲燈光雖近乎完美,但它只能將電能的10%轉化成光,90%的電都轉化成熱流失了。以現今地球能源日益短缺的客觀條件,這種奢侈的燈光己經不容人們繼續享受了下去,人們必須尋求最省能源的照明替代品,因此後才有螢光燈、慳電膽、LED等等產品的出現。這些產品雖然在省電效能上大大提升,但却使人們和地球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,就是眼睛健康和環境污染!但現實是這些代價人們還是像不痛不癢的每天付出着,真是多麼的無奈!

燈光與健康
曾經光顧過一間在國內的食店,發現店家已很有節能意識,店內照明已換上公認省電的T5瑩光管和LED投射燈組合,心想店主還是真追得上環保節能的大潮流。然而坐下用餐不久,問題來了。天花上的T5瑩光管,完全沒有燈箱,刺眼的T5管得使人抬不起頭往上看,但頭頂上T5管的光雖然「耀目」,但整間店鋪還是覺得昏昏暗暗,光暗影像是一塊一塊的分怖,看得人眼昏昏的。最要命還是投射到每張餐桌上的LED燈光,泛着淡淡的青光,照射到坐桌的客人面上,仿佛看見每檯客人都是面無血色、惨青青的嘴臉,見鬼以的,真係啋過你!快快埋單走人。
最近要為大女兒快升小學的事,一口氣參觀了四間小學的校舍,又發現學校在照明配套上的一些事實。一間是沿用傳統的T8瑩光管,用的是電感鎮流器;另外三間可能因同屬一慈善機構,已統一改換上理論上更省電的T5瑩光管。畢竟小朋友每天長時間都在課室閱讀和學習,燈光對眼睛還在發育中的孩子影響是深遠的呀!然而幸好學校是對燈光還是較有要求的。安裝有T8瑩光管的課室,都配有附加散射板和反射板的燈箱以改善光源的更平均分佈,安裝數量、位置亦有配合室內面積而調配。安裝有T5瑩光管的課室,燈箱裹的反光、散射、遮光等二次調光配件更多更講究,主要補償T5瑩光管發光直徑小因而較T8刺眼的特性。但因更多的二次調光配件,意味着照明的光照强度流失,也就是同一面積房間安裝T5管的燈具數量要比T8多。這樣一來,問題又出現了,本來為了省電由T8管改T5管,卻要額外投入更多數量和配件,成本增加了,這還不止,因T5管的「演色性」比不上T8管,最終的照明質量其實是下降了,T5管本來就不是設計用來替換T8管的。這才是最諷刺呀!
看完學校這些照明的配置,才驚覺人造照明技術雖然發展了二百多年,人們亨受的照明質數原來從沒有得到提升和改善!諷刺吧,還不!最諷刺的是原來大部份人對照明的質量從來是不了解的、更沒有要求的(大部分人都只有夠不夠光的感覺)。看到這裹,大家有同感嗎?起碼我個人覺得在二、三+年前讀書時課室使用燈光、燈具,在本質上和現在的沒有大改變。不論是T8或T5瑩光管,無論如何優化二次調光,先天上都存在着頻閃的缺憾,因我們的交流供電都是50hz或60hz的,即瑩光管其實是每秒閃動50或60次的。這樣的頻閃照明,長時間會使人眼睛疲倦和勞損的。最直觀的現象是現今越來越多小朋友有不同情度的近視、散光和弱視。不要忘記這代小朋友們每天都要長時間在課室學習,所以不要單是埋怨小朋友上網多和看電視多,造成不良的照明質數就是我們要賠上視力健康的代價。

省電不等於慳錢
從以上餐廳和小學校舍的例子,為了省電而更換上理論上更省電的燈具,卻忽略了因此而投入更大成本(包括維護成本),再者犧牲了照明的質量。在餐廳而言,每月支出電費可能會減省,却難以計算因照明環境變差而得失了的客人;再者劣質的LED燈壽命長不到那裹,未來損壞和更換的成本還未被體現出來。在學校而言,縱使換上最優質的T5瑩光管,精心的二次調光配件,照明質數都還是比不上T8瑩光管,投入了高成本,但學習環境反而變差,值得嗎?

省電不等於環保
以T5管替代T8管本質上就是錯的,唯一可見利益是減省電費,合適與否因此要看使用塲所而定。如廣告燈箱、貨倉、停車塲等T5管就比較合適。相反人們的工作、學習間,是需要有高演色性的照明,當然因為最理想的光源如烏絲燈、鹵素燈(射膽)存在着高耗電問題,這使T8管還是相對地較合適的。本來LED被預視為最理想的替代品,但高昂的成本、高耗熱量、大量的半導體使用,使它在實際環應用上還有遙不可及的時間要等待。試想下為什麼主流的照明燈具生產商如PHILIPS,GE,OSRAM等都沒有主打的LED燈在市塲大力推廣?有什麼玄機?可以大膽肯定的是現今市塲能買到的廉價LED照明,真實可應用的成疑,且這些不合格製品肯定對環境造成莫大的污染。

現實的狀况
粗略的估計,現今照明燈具仍然以瑩光燈為主,目前全世界的主流為T5、T6和T8,且大部為T8傳統電感式鎮流器。家居照明則以慳電燈泡為主,慳電燈泡其實也是瑩光燈的一種。
對目前仍使用傳統電感鎮流器配合T8燈管之使用者而言,最具成本效益的升級方式乃是更換成新型的預熱式電子鎮流器(優點是不閃爍、省電、相對耐點滅、延長燈管壽命),如果需要高品質光線則是在換了安定器後、再換成「演色性」大於90甚至達98的T8燈管,而不是換成T5燈管。

升級後的T8燈管壽命長達12000~20000小時,而優質的電子鎮流器壽命亦可達30000~50000小時。看到這裹,慨嘆現今人們在追求燈光慳電的誤作誤為都好像是和節能、環保背道而馳,實感無奈。

註:「演色性」是用1~100數字代表。高的演色性光源會讓顏色自然,且對視力及健康有利。
傳統白熾燈及鹵素燈有100的演色性,最高級的T8燈管可以達到99的高演色性,而最高級的慳電燈泡的「演色性」只能超過90。能達到80以上的演色性的燈光才算是較優質的照明。

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

別人的DIY金句

龍懷騫:「我不會去想無法改變的事,只會專注做可以努力的事;生命其實有很多寶藏,等着我們去拆禮物,成功不一定要有很多錢,在於我們實踐生命,可以在世界上make a difference,好好地影響他人,做其他人的禮物!」



有時可能失明的人更能有清析而堅定的思維,比能看能聽的人更懂得感受生命約脈搏。

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

感動人的是旋律和歌者投入的感情,而不是昂貴的HiFi器材。


最近買到盧冠廷這隻「Suddenly A Magic Moment」CD+DVD 專輯,五首是unplugged 演繹,两首是08版收錄,共只有七首歌,全部是盧自己的經典原作。誠如這碟的標題,這些重新演繹的方式和感情,真的可以用突然感動去形容。更突然的是,我只是偶然在國內宿舍的平價AV器材上播放出來,簡單的結他配上盧獨特的唱腔,那種觸動人的弦音和直透人心的唱腔,使我突然有一股淚水由胸腔直湧上眼底來,久久不能平伏,七首歌在你依依不捨下己播完了。重播的器材音質沒有什麼高的解釋力或什麼甜美的聲線,但是却異常的迫真,就是這種迫真使歌曲的旋律和感情都赤裸裸地重現出來,真是奇妙的體驗。

我用的是什麼器材?「步步高」DVD機 + 自制LM3886 IC 擴音機 + 大陸土炮12吋 PA两路大喇叭。正當我以為這套音響會突然神奇地「升呢」之際,馬上拿出喜愛的鄧麗君CD放上去播,哇!一開聲唱「你問我愛你有多...」即時要停機了,怎會這樣難聽的!

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

失去價值的集體回憶

昨晚和朋友到馳明的沙田火碳津津食乳鴿,想下已有十年未到過這夜市,以前住大圍時都經常光顧,食物也有一定質量。但今次久別再嚐,可以借用一下蔡蘭的評論方法:
食乳鴿冇乳鴿味,食豆腐冇豆腐味,食蝦又冇蝦味,食抄通菜先有少少腐乳味(重係好淡口嗰隻)!整體價錢仲貴過酒樓!
只有地方環境污糟方面和以前差吾多,有時集體回憶嘅嘢,如果好的保持不了,又係應該要被淘汰。

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

DIY真空管擴音機

新科技取代舊科技,或許會是「真理」,但不一定發生在短時間之內,就以音響器材為例,當所有人以為晶體管集成電路可取代老舊的真空管技術時,它偏偏能在被商業市塲全面放棄數+年之後仍死灰復燃,且為一直追求HiFi的「發燒友」奉為殿堂級音響設備,根深蒂固地建立起「真空管 = 靚聲」的地位,給音響科技開了一個大玩笑!
到底這個音響舊科技是否真的這般神奇而使它到今天仍屹立不倒?這個問題固然已可引發一大堆争論性議題,這個可不在我寫這篇文的論述範圍之內,要親自去體會才有個人的見地。
為何「膽機」要自己製作?當然最大問題係一個「錢」字,市塲上的名廠「膽機」最已納入天價商品行列,品牌效應已令這些器材價位到達豪宅級數,非+萬八萬港元都難以一親香澤。不過,真空管的其中一樣神奇之處也在這裹發生作用,天價名牌器材固可能真的「靚聲」,但平價的三兩千元「膽機」也未必是不中用,可能更有驚喜!何解?這就要親自體會才知個中玄機。我個人的感受是「膽機」器材着重於技巧心思的製作而多於元件硬體本身。當然本人的音響閱歷淺,可能只是一般井底之見。但本人親身的體會是,製作一台千多元的擴音機,單在聲音方面肯定可以將市塲上的「萬元」機比下去。當然這要看個人對音響器材的價值取態而異。
言歸正傳,這是本人第一台處女作「膽機」成品,在此之前都是袛曾作IC擴音機和「膽」前置放大器材。我的DIY製作需要有一樣元數在其中,就是盡量使用現有材料,和舊機回收再用材料,最後才是購置新材料。所以這台「膽機」的前後備料時間差不多有大半年,直到最後在網上購入一對全新「output火牛」才能啟動這台「膽機」的製作。話得說回頭,「output火牛」是「膽機」中重要的靈魂,也是「膽機」中最昂貴的元件,真是只可遇而不可强求,否則荷包肯定重傷!

「膽機」電路參巧自Internet上眾多DIY論譠,包括http://diyparadise.com , http://diyaudioprojects.com , Thanks for the Effort of DIYers over the Internet !

經修改切合手上的材料,電路如圖:


「膽機」大部份零件都已停產,只有少數廠商仍有少量生產「膽機」用電源火牛、output火牛,而真空管只有大陸有新品,真他歐美、蘇聯製真空管大都是來自60年代或之前的舊存貨,另外就是來自廢舊老機器拆下來的舊膽,後者更可能是現今市塲上最大的外國膽貨源。傳聞日本人在七、八十年代曾大量以垃圾價錢收購各地被淘汰的真空管噐材運回日本,如今想來才仿然大唔!日本人可能早就看通音響科技的這個大玩笑。

我的DIY「膽機」零件大部份來自它 -


一部90年代美國制造的「結他」擴音機,裹面有一套EL84膽四支,12AX7膽3支,由於「結他」AMP是單聲道,因此這四支EL84肯定是配對的!音響制作的另一個神髓就是零件配對(matching),DIYer必守法則,否則沒有好聲。這「結他」AMP跟來四隻(16 ohm)10吋全音喇叭,還可以DIY两對立體聲喇叭!回收鋪老板吾知道呢部AMP入面是膽機製作,標價750大元,我當然馬上俾錢即call貨Van走人。否則俾老板聽見到個膽字,都肯定抬價過千完以上,重要係美國膽!順便一提,膽機的火牛和真空管其實是很少壞的(大陸制的另作別論),袛要外觀不損壞,若低價絕對是可以考慮入貨的。由其是以前英美製的output火牛,名牌效應下更是越炒越貴。「膽機」本身就是舊科技,用舊零件製作是順理成章的了。
這部「膽機」用了現代三脚穩壓元件LM317作恆流源,取代傳統的電阻限流設計,所以該算是新派「膽機」制作。至於聲音如何?等我煲完機,仔細聆聽後再往後發表一下。

這部「膽機」用了最直接簡單方法完成,不加延時線路,用了手動喇叭開関(switch),代預熱機後才用switch turn-on喇叭。這慨念來自47Lab的 gaincard 制作理念。最大耗時制作反而時機殼部份,這部份牽涉到木工、五金、油漆等手工藝,是最辛苦的部分了。有否留意墊機用的那塊厚木板,是厨房用的木枮板呀,DIY就要用盡身邊一切易找好用又價平的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