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把垃圾級別的耳筒升級

近一年都有用耳筒的習慣,主要用於iPhone方便聽歌。原來跟電話的耳塞型機,因為它的高音部分太剌耳,且我帶久了感到不適,之後買了Pioneer 的MJ71型掛頭式耳機,輕巧又舒服,且音質比iPhone的好太多了,聲音耐聽,畢竟是超過$500元的貨色吧。 這耳筒偶然一次借給朋友試聽,他竟說耳機很嘈?!再三研究、比較,原來耳筒機結構有很多地方會直接影響聽感和音色。對掛頭式耳筒,以我理解可分析結構為 1) 頭架,用於固定頭和使耳筒貼著耳伴,這個影響帶頭的舒適感 2) 耳筒外殼,一般是圓型半球或蛋形半球,同於收納和固定發聲單元 3) 發聲單元 4) 耳筒套,一般是皮質包上海棉,以使柔軟地貼在耳旁 5) 耳機訊號線和插頭 音色好壞當然直接由發聲單元主載,但玩過HiFi的人應該知道訊號線和接頭的重要。但原來耳筒殼裹的隔音、耳套的海棉、皮貭料都直接影響音色,且比換訊號線和插頭還要明顯!順帶一提,這種掛頭耳筒又分封閉型和半開放型,封閉型一般用於專業的DJ,因為它設計來隔絕外來的聲音,因此可營造寧靜的環境,但這種設計一般人是受不了的,包括我。 半開放型應該是保留與外來聲音的接觸,即是仍然聽到外來的聲音,但這樣對人耳朶的感覺自然舒服很多。但問題來了,原來耳套的物料和耳筒殼內的隔音結構不良,會使外來聲音進入後扭轉甚或强化了,因此才出現朋友說帶了耳筒比不帶嘈耳的情况。再看看市塲上耳筒的價錢由幾+元到幾千元甚或上萬元!應該不止是發聲單元的區別了。 所以馬上做了個實驗,把自己的MJ71拆開,內裏除了發聲單元的,就是空洞洞的两邊膠殼,於是剪了適量專業用的音箱隔音棉塞於耳筒殼中,栓回外殼螺絲,架上耳筒,果然背境比前寧靜了,耳筒的人聲比之前更通透!OMG...一時之間找不到耳套的物料,就先試聽一陣吧... 有了這次經驗,很想試一下能否從垃圾級別的耳筒中DIY出一對有HiFi級數的耳筒?DIY的基因又發作了...
$49 元的電腦用耳筒 選用這耳筒去DIY改造是貪它夠平,且它結構輕巧又扎實,感覺結構比很千元以下的都不差,聽了一陣不太吵耳吧。而且標榜加拿大設計品牌,心理上比國貨有潛質吧。 買回家細心聽了一陣,聲音矇矇的,很侷促,聽久了很不舒服,貼耳的物料又使耳邊很濕悶的...唉!

開始改耳筒,分3個部份
1)加貼隔音棉進耳筒殼內
2)更換訊號線和插頭
3)更換耳筒套 (未找到合適物料,先暫時用厚隔音棉裁剪一個圈墊)

完成品 -

改後試聽感 - 聲音明顯放鬆了,主體清析,聲音分離度也明顯,尾音也多了,表現肯定是升了幾級,當然這發聲體還是不能和Pioneer的音質比,但表現絕對可用合格去形容。唯一是未找到貼耳皮質的物料,舒適度還欠了點。

有了這個經驗,DIY的活躍度又升高了! ^_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