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

簡單就是美?

在網上看到有外國發燒友設計了一都power Amp, 只用了一顆power mosfet來做放大,然後就直接推動喇叭。看到很多網友跟隨DIY造了一台,評價也很正面。自己一直手痕也想DIY一台,只是設計者用的mosfet管2sk1058現在已很難找得到,所以放下了一旁。以下是原設圖
最近造了2台6h6p的膽前級後,突然想嘗試配一台晶體管後級比較一下聲音,就決定造這一台試一試。但沒有那顆2sk1058的大功率管怎算呢?想起Nelson Pass說過,任何一顆送到他手上的mosfet管,他都有辦法使它播出好的聲音來,雖然我肯定沒有NP大師的功力,但找顆功率管先替代一下,聽聽這電路的聲音特性再說吧,於是在自己的存貨中發現一大堆BUZ11的中功率管,是原廠motorola的舊貨,就用它來做實驗吧!
由於改用中功率管,電路要修正一下,電壓仍然是24V,是用LM317穩壓管整流得來的,15歐的大功率電阻換上了PHILIPS 的39歐4瓦電阻,這樣電流由原來的800ma 下調至約300ma 。輸入電容手上只有0.33uf的,就先用下吧。輸出電容找來ELNA的SILMIC 1000uf 替代,因為這電路很依賴一顆優質的輸出電容,因此往後調音重點也應該是這個元件了,暫時用ELNA 應也不太差吧,原設計還併上一顆10uf的聚脂電容,想也是希望提升中高頻聲音的響應吧,這個日後再併上去比較。調整後電路的單聲道耗電功率約7.2W,由於這是甲類放大,所以估計實際的有效功率可能不到2W, 太小了吧 !!!不過既然走上了不歸路,還回頭就不是好漢啦,哈哈!
小功率好處是不用大堆頭的散熱和碩大的火牛,在存貨中找到隻50VA的日本火牛,來自panasonic的全鐵殼火牛,應該夠力吧。一塊約4吋闊的散熱板,用來做LM317的散熱,雖然LM317規格上說可供應1.5A電流,但別小看電路現在才要600ma多的電流,這LM317的散熱板少一點都不成。兩顆BUZ11就用機殼來做散熱。甲類功放重點要處理好散熱,否則機器壽命坎餘。
線路太簡單,就用膽機的搭棚焊線方法去玩....內部圖。
機仔細細,不過開了個多小時後,散熱器一様燙手的!Class A 就是要熱嘛!正如NP大師話:"If you want good sound, then you need it to be hot" ! 只要觸手在散熱器上能停留6秒以上,應該沒問題的。為了保險起見,靠近mosfet的470uf電容都用上105度耐溫的,手觸這兩顆電容果然也是燙手的啊!
不過往後還是多在機殼和散熱器上開些小孔方便更有效散熱,現在先接上自家的6h6p DIY 膽前級試聲先!
現初步只能粗略評一下聽感:
2W不到的後級夠力嗎?原來....是夠的!只要前級夠力,原來推我diy的88db MarkAudio喇叭一樣可以澎湃的!真是大吃一驚!至於音質,暫時比不上聽開的EL34單端,但聲音有自己的個性,有單端機的厚暖特點,應該在輸出電容和電源上再調校一下,定有進步空間的。不過可以肯定一點,這個最簡單的power amp, 肯定是值得diyer的去造一部!

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把垃圾級別的耳筒升級

近一年都有用耳筒的習慣,主要用於iPhone方便聽歌。原來跟電話的耳塞型機,因為它的高音部分太剌耳,且我帶久了感到不適,之後買了Pioneer 的MJ71型掛頭式耳機,輕巧又舒服,且音質比iPhone的好太多了,聲音耐聽,畢竟是超過$500元的貨色吧。 這耳筒偶然一次借給朋友試聽,他竟說耳機很嘈?!再三研究、比較,原來耳筒機結構有很多地方會直接影響聽感和音色。對掛頭式耳筒,以我理解可分析結構為 1) 頭架,用於固定頭和使耳筒貼著耳伴,這個影響帶頭的舒適感 2) 耳筒外殼,一般是圓型半球或蛋形半球,同於收納和固定發聲單元 3) 發聲單元 4) 耳筒套,一般是皮質包上海棉,以使柔軟地貼在耳旁 5) 耳機訊號線和插頭 音色好壞當然直接由發聲單元主載,但玩過HiFi的人應該知道訊號線和接頭的重要。但原來耳筒殼裹的隔音、耳套的海棉、皮貭料都直接影響音色,且比換訊號線和插頭還要明顯!順帶一提,這種掛頭耳筒又分封閉型和半開放型,封閉型一般用於專業的DJ,因為它設計來隔絕外來的聲音,因此可營造寧靜的環境,但這種設計一般人是受不了的,包括我。 半開放型應該是保留與外來聲音的接觸,即是仍然聽到外來的聲音,但這樣對人耳朶的感覺自然舒服很多。但問題來了,原來耳套的物料和耳筒殼內的隔音結構不良,會使外來聲音進入後扭轉甚或强化了,因此才出現朋友說帶了耳筒比不帶嘈耳的情况。再看看市塲上耳筒的價錢由幾+元到幾千元甚或上萬元!應該不止是發聲單元的區別了。 所以馬上做了個實驗,把自己的MJ71拆開,內裏除了發聲單元的,就是空洞洞的两邊膠殼,於是剪了適量專業用的音箱隔音棉塞於耳筒殼中,栓回外殼螺絲,架上耳筒,果然背境比前寧靜了,耳筒的人聲比之前更通透!OMG...一時之間找不到耳套的物料,就先試聽一陣吧... 有了這次經驗,很想試一下能否從垃圾級別的耳筒中DIY出一對有HiFi級數的耳筒?DIY的基因又發作了...
$49 元的電腦用耳筒 選用這耳筒去DIY改造是貪它夠平,且它結構輕巧又扎實,感覺結構比很千元以下的都不差,聽了一陣不太吵耳吧。而且標榜加拿大設計品牌,心理上比國貨有潛質吧。 買回家細心聽了一陣,聲音矇矇的,很侷促,聽久了很不舒服,貼耳的物料又使耳邊很濕悶的...唉!

開始改耳筒,分3個部份
1)加貼隔音棉進耳筒殼內
2)更換訊號線和插頭
3)更換耳筒套 (未找到合適物料,先暫時用厚隔音棉裁剪一個圈墊)

完成品 -

改後試聽感 - 聲音明顯放鬆了,主體清析,聲音分離度也明顯,尾音也多了,表現肯定是升了幾級,當然這發聲體還是不能和Pioneer的音質比,但表現絕對可用合格去形容。唯一是未找到貼耳皮質的物料,舒適度還欠了點。

有了這個經驗,DIY的活躍度又升高了! ^_^

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

牛嚼牡丹

平淡的一餐潮州打冷晚飯,席間有朋友拿來2000年的法國紅酒,和一支2006 Bernard magrez ,可惜平民的打冷店只有喝茶的水杯。已經醒目先把酒開瓶近個半小時的breathing。, 先喝了澳洲的總統作開塲,一貫滿意的新世界作風,豐富口味又有果香。接著2006的,法國傳統melot風味,口感細膩又討好。誰知2000年的接後更上層樓,香氣更勝,口滑順,棉密感層次段段•••哈哈! 回家查了下,2006年的是全球限量3000枝的名釀酒師紀念酒,2000年的是RP 給95分的高分酒!第一次喝這麼高分的法國酒,居然是在打冷店用玻璃茶杯喝!~_~

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七言一首

望斷天涯路一條,府視跟前影一雙。
茫茫路遠安得歸?瀟瀟步灑任縱橫!

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DIY我的HiFi Speaker

Speaker DIY 一向是比較困難,牽涉到精確的製造工藝,還有大型工具的使用。不過近年INTERNET上見証不少DIYers很認真的將DIY speaker 推向很專業的完成度,實在不得不敬佩!

為什麽要DIY speaker?在我來說又是$$$ 問題。一些有少少好評的HiFi喇叭動不動都要過萬元,更未必是自已喜歡的味道。DIY speaker的風險其實相當高,如失敗幾注定會total lost。但其實即使買商業品牌喇叭,一樣有風險,你一天不把它搬回家聽,亦永遠不知它在你家的發揮如何。

既往DIY路走,一於DIY精神到底!在决定DIY speaker前,在網上找了很多資料,多參巧別人成品的評價,不過亦不能盡信。大約盤算了大半年時間,决定了造一對座地的全音喇叭,全音喇叭不搞分音器,對我等業餘DIYer比較易撑握,成功率會高很多。

决定用的單元是MarkAudio 的 aplair 10, 一對5吋半有87db全音單元。我的聆聽空間約100呎,根據官方網站資料說已相當的足夠了。

音箱採用 alpair 10.1 的原廠設計,但我作了少許修改,上下箱板增加了18mm厚,使喇叭比原設計高了,因切合我聆聽坐位的高度。其實原廠設計高度矮了點,作為座地箱應再高一點好。但更大的冒險是我選用了天然雲石做側板!造的時係沒法預知聲音變成點。(其實我看過日本有網站用了人造石去造了對喇叭箱,還賣成20萬日元!)無理由日本人得香港人吾得的道理,所以死就死啦!


雲石在砵蘭街自己揀花定造,木板用18mm多層夾板,在弼街木行買塊4呎x8呎版叫舖頭伙計用電鋸開成8吋寬木板條,喇叭開孔是自己在家用線鋸。剩下只是用釘膠貼合箱體...




箱內是全貼上隔音棉,另外買咗個人造纤維枕頭,剪開每邊塞半個入去,低音反射口封上海綿。再貼上木皮裝飾,完成。


完成後每隻喇叭重近90磅!!!死未?一個人幾乎抬吾起。

官方網說這喇叭要300小時run-in,寫這個DIY post時這對喇叭已服役接近半年,我部EL84推挽後級機只有約6W output, 推這對喇叭...哇!低頻勁度收放自如!以前聽開個對8吋JBL三路簡直拍馬都追吾上。

現在這喇叭已是我每日必須品,音色如何?我只能說無悔造了這樣一對獨一無二的雲石喇叭。 cheer !

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為CDP新造一個機箱

用15mm厚亞加力造底和两邊,背板和頂板同10mm,CD pickup 用20mm厚實木板承托。
新殼內貼上铜泊做shielding and chassis ground. 加焊錫保証铜泊全接通。
記住chassis ground 係吾同signal ground !!! 千萬別搞亂!!!


保留panel,因改殼只想改善承托和震動。


機背圖


解構
有一點要注意,輸入和輸出電容包了銅泊,铜泊不可接地,否則CD機不能正常工作!未知玄機。


機底用好友gaston送的高壓陶瓷釘脚


又可上機聽音樂了!等run in後再詳評音色走向吧。

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

打造一部HiFi級的CDP

如何用低成本打造一部有HiFi級數的CD Player?
經過這两年的DIY實踐和驗証,用低成本去打造自我的HiFi級數系統完全是有可能的。從喇叭、前級、後級、DAC以至線材等,網上都有大量資料可參巧。今次要打造的一部CD機,是從舊的一台入門JVC機開始。不錯,就是用低檔次的舊CD機去改整,或者是HiFi燒友流得叫的「摩機」。
先看主角:


畢境是一台低價入門機,這台機原裝的聲音沉悶、單薄,一點生氣都沒有。再看CD轉盤是optima-6 , DAC是JVC自家開發的JCE4501。翻查之下,JVC用這DAC造了一部旗艦CDP XL-Z900, 當年售¥390,000 曰元,既然這DAC亦曾定位為高級機種用,一於要聽聽它真正的聲音如何。


摩機分四個部分:
1) 升級電容。主要是upgrade主供電電容,翻查service manual, 做了以下升級。
C103 , 3300uf /16V --> 升級 ELNA 4700uf/16V
C104 , 2200uf /25V --> 升級 Nichicon 3300uf/25V
C105,C105 220uf/16V --> 升級 Nichicon 470uf/16V
C109,C311 ---> 升級 Oscon 470uf/6.3V (這两個電容非常重要,是供電給DAC的,使用固態電容比較合)
圖巾小紅圈的就是升級後的電容。大紅圈為巳拆零件的analog輸出部分。


被拆下的analog部分零件。


2) 從DAC輸出脚抽出左、右聲道,接上交連電容,另找出最近信號地線(signal grouding), 拆除多餘零件。看圖從 C317 和C318 抽出左、右聲道。

主要IC和火牛已貼上銅泊,交連電容先試用一對4u/400V古董油電容直接DAC輸出到preamp試聽....肯定是比原來好聽!


3) 建造新的膽(tube)輸出
因這DAC輸出都有接近1V,决定造一個膽缓冲(buffer)輸出,好處是輸出低失真電路容易做,且我的preamp增益夠大,調音亦可集中在前級進行。
輸入和輸出交連電容,最後選了10uf/400v的CDE電容。


次級110V牛 和 6.3V 燈絲牛,膽用6h6p蘇聯膽。先搭個臨時棚調試。


初步完成tube buffer output,下一步要造個新殼。

先繼續聽歌!........這個配搭聲音開揚、解釋力、定位樣樣都有,中音人聲很好聽,己經吾係原來那部JVC了!


上機聽歌......




4) 新造外殼,重造電源線,另加上防震釘脚
個原裝JVC殼非常單薄,决定造個新殼。目的要改善避震,改善避震對CD機影響+分巨大的。DIYer 如果吾識改路,單單換個殼去改善避震,都一樣會有好效果!這點可保証。

會用厚亞加力膠做新殼,另CD transport 會用厚木承托,在計劃中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