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

為何一定要以「普」教「中」?

為了準備大女兒明年升小一的抉擇,這两星期一口氣參觀了9間政府資助的小學,以聽取校方的教學理念,順道了解學校的教學硬件配套。總結行程後,方才驚覺原來現今小學除了傳統地強調英語的培訓外,已實實在在推行以普通話去教中文。大部份小學都已說已準備好在小二全面實行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而小一就着力培訓學生去適應小二的以「普」教「中」課程。這使我大惑不解?

我絕對讚成要學好普通話,撑握多語能力是今天世界競争能力的指標。但我要問,究境以普通話教中文的目的,是要使普通話學得更好?還是以「普」教「中」會使中文學得更好?

可能有人會反問,各英文中小學都以全英語去教其地學科(當然中文除外),這才使學生的英語更好運用和實踐,普遍英語水平都比中文學校高一些。而且這些英語系的學校,其他數理化等成績亦有優良出眾的學生。如果這個反問成立,那又為何還有中文學校的存在呢?是中文學校低一等嗎?要是中文學校真的低一等,恐怕就是要消失了!是嗎?這又回到母語教學好還是英語教學好的争論了...

回到本文正題。如果是要使普通話學得更好而要推行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這我又要反問,為什麼要放棄以「粵」教「中」?是两者有衝突,不能並存嗎?要學好普通話可以有千種方法,要用犧牲自己的母語去成就一種主流語言,這個代價太大了吧。不能用母語去學自身的文字,沒有文字的應用,那母語只留得在口語層面,久而久之只會變成方言了,那我們是在把自我的故有文化邊緣化,這使我越想越心寒!

要是以「普」教「中」會使中文學得更好,請拿出証據來吧!中文本身就不侷限在「普」或「粵」上,两者都是中國文化的不可或缺部份,根本上不應存在着你死我亡的對立面。

現在學校為配合政府的政策,為迎合家長的喜好,着力强調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除了違背教學以人為本的原意,客觀上更是將很多原來是優秀的粵系中文教師排除在教育的行列外,能不叫人悲哀嗎?

聽完9間小學的校長講話,只有一位校長挺身說出教育的一番真心話。他說本校只有一班是以「普」教「中」,例如本身家庭是普通話語系,或經校方確定適合的學生本身才可入讀。聽完這話我打從心底激動鼓舞,香港仍能有多少這樣對教育有堅持的校長呢?

以前香港的首任特首鋪上任便强調母語教學的優點,且配合政策全力推行,後來客觀上阻力重重,政策上又以一刀切方式去强推,造成反效果漸現,甚麽两文三語,越搞越胡塗。結果這政策就像他本人的仕途一樣,半途而廢了事。母語致教育孰優孰劣,今天還在争論中,但原來我們的教育界在教育的核心價值上從來是左右搖擺的,香港的教育命途注定堪呵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